拉肚子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不陌生的,很多人拉肚子基本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沒過幾天就會拉一次肚子。不過對于有些人來說不太懂拉肚子的危險程度,就很容易忽略去就醫的問題。

拉肚子,醫學上稱為腹瀉,是指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水樣的癥狀。通常情況下,腹瀉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包括食物中毒、腸道感染、某些藥物的副作用、應激反應或其他健康問題。
對于大多數健康成年人來說,腹瀉通常在短時間內自行緩解。如果腹瀉持續時間超過3天至1周,尤其是伴隨有以下癥狀時,應該考慮就醫:
1、嚴重脫水癥狀:如持續的口渴、干燥的嘴唇、少尿或無尿、疲勞、頭暈或意識模糊。
2、持續的腹痛或腹部絞痛:特別是如果疼痛非常嚴重或持續不緩解。
3、發熱:特別是高熱(體溫超過38.5°C或101.3°F)。
4、血便或黑色糞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跡象。
5、持續的嘔吐:導致無法保持水分和電解質。
6、腹瀉伴隨其他系統的癥狀:如皮疹、黃疸或關節痛。
7、腹瀉持續時間超過3天:尤其是如果癥狀沒有改善或者變得更糟。
8、免疫系統受損:如HIV/AIDS患者、正在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等,他們的腹瀉可能需要更早的醫療干預。
9、嬰幼兒和老年人:這些群體更容易脫水和出現并發癥,因此在腹瀉發生后應更早尋求醫療幫助。
10、旅行者腹瀉:如果在旅行中出現腹瀉,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應及時就醫,因為這可能是由某些特定病原體引起的。
兒童和老年人由于更容易脫水和出現并發癥,因此在腹瀉發生后應更早尋求醫療幫助。此外,如果腹瀉伴隨有其他嚴重癥狀,如劇烈腹痛、持續嘔吐、血便等,應立即就醫。
微信掃一掃
咨詢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