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想問,都到移植環節了還有什么好擔心的?有什么比遵醫囑配合治療更重要的么?是的,試管嬰兒治療各個環節當中“遵醫囑”“積極配合”都很重要。

但如果詳細來說有些方面可能會因為我們不夠了解,而擔心。那么,就不如積極去了解清楚,建立客觀認識之后,那些由于片面認識而帶來的擔心,自然也就會解除了。
01、胚胎移植前需要做宮腔鏡嗎?
因為看到一些姐妹移植前做了宮腔鏡,但有些人又沒有做,于是問題就產生了,要不要做宮腔?為什么要做宮腔鏡?宮腔鏡到底是什么?
宮腔鏡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并不是每一位做試管的小可愛都需要做。在胚胎移植前,我們會做B超檢查,而助孕師也會結合其臨床經驗等方面,大致判斷宮腔是否存在異常問題,到底是不是需要做宮腔鏡的檢查。對于曾有過一次或兩次胚胎移植失敗經歷的女性來說,如果已經排除了胚胎自身的因素,那么有可能醫生會建議我們進行一次宮腔鏡檢查,以期通過宮腔鏡來改善子宮狀態,給胚胎著床創造更多有利條件。進一步來說也是在幫助我們提高種植成功率。
02、胚胎移植過程痛苦嗎?
如果你已經不擔心取卵會疼,那么,移植你應該更放心一些,因為胚胎移植相對來說是一個更加簡單的手術,會在超聲的引導下,將胚胎放置于一條柔軟纖細的移植管當中,沿著探好的路線把胚胎送進宮腔當中,相對更容易著床地點。之后,撤出移植管,簡單介紹的話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而且全程不需要麻醉。如果女性身體不存在生殖道畸形等異常問題,一般來說我們只需大約3~5分鐘就能夠完成。還有些女性甚至毫無感覺的狀態下就完成了胚胎移植,當然,也有的小可愛可能會感覺有像針扎一樣的感覺,但總體來說都是可以耐受的。大家一定放松心情,積極配合完成治療就可以了。
03、移植D3天胚胎、囊胚哪個好?
D3天胚胎特點是在體外培養的時間相對短一些,而這時獲得的優質胚胎數量相對較多,此時移植能夠節省試管準媽媽的等待移植的時間。而D5~6天的囊胚,則延長了在體外培養的時間,這樣我們能夠獲得的胚胎是“優中選優”,其中就淘汰掉了一些,數量相對就少一些,不過胚胎的發育潛能比較好,跟子宮內膜的發育也更為同步,更符合生理性著床這個過程。
如果是宮腔及子宮內膜容受性良好的女性,無論移植哪種胚胎成功妊娠的幾率可能都沒什么差別,因為良好的宮腔環境就如同一個高級的培養箱,凍胚或者鮮胚移植后著床的希望都很大。但是,對于有子宮病變或是宮腔環境比較差的女性,通常建議移植囊胚。
04、凍胚和鮮胚移植的成功率一樣嗎?
如果我們在取卵完成后,試管準媽媽存在卵巢過度刺激風險、子宮內膜過薄或過厚、孕酮高反應等這些情況,為避免寶貴的胚胎被浪費,一般來說會建議進行全胚冷凍,然后擇期來進行胚胎移植。
如果沒有以上這些移植鮮胚的禁忌,一般來說,鮮胚移植和凍胚移植的成功率并無明顯差別,在不同的生殖中心情況可能會略有差異。在胚胎移植前,試管助孕師需要結合女性的身體情況做好綜合評估,之后則會根據取卵后卵巢以及子宮內膜的狀態來選擇更加適合的移植方式來完成移植。
05、移植時放的胚胎越多越好嗎?
胚胎移植的數目一般是在1~2個為宜,如果已經獲得了囊胚,建議單囊胚移植。胚胎移植的數目過多,很容易出現多胎妊娠的情況,而多胎妊娠對于母嬰健康影響大。
過去有種說法認為移植兩個胚胎能夠提高成功率,但隨著近年來試管嬰兒技術在不斷的發展,胚胎體外培養技術也在不斷改進,成功率相應也在提高,我們已經逐漸不需要通過增加胚胎數目去提高試管嬰兒的妊娠率了。在獲得足量優質胚胎的基礎上,根據女性身體情況移植1到2枚優質胚胎,這樣已經能夠幫助我們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妊娠率,并能明顯減少多胎妊娠的發生。
06、優質胚胎也會不著床?why?
在胚胎完成移植后,能不能成功著床,這跟很多方面的因素有關,除了胚胎自身的質量之外,我們還要看女性的子宮內環境因素、內分泌因素、心態等這些方面的情況如何。
因此,優質胚胎移植后也有可能著床失敗,究其原因則是相當復雜的。而且,個體差異性非常大,我們需要針對具體的情況加以具體的分析。之后,找到合適的方案來對治,從而更好的提高胚胎著床率。
07、移植結束了怎樣提高成功率?
既然已經當走到胚胎移植這個環節時,該做的治療都已經做過了,移植后我們應該耐心等待14天然后測孕。那么,夫妻雙方不妨注意放松身心,調節好雙方的心情,特別是女方,要積極看待試管,注意排解負面情緒,平和舒心的度過這幾天。
另外,在用藥方面,是不能掉以輕心的,嚴格遵醫囑按時用藥,做好黃體支持,期間若出現少量陰道流血,不要驚慌,這并不能說明是否懷孕,不要自行判斷后終止黃體支持,以防引起孕酮水平下降,導致流產。一定要等到測孕日查血HCG來明確診斷。
再者,胚胎移植后一般來說不需要長時間臥床,注意保持充足睡眠的同時,其余時間適當活動活動,不但可以轉移注意力,而且還能預防血栓、便秘等問題的發生,能夠讓我們身心得到充分放松,有助于成功率的提高。
怎么樣,在胚胎移植后,這幾個最為擔心的問題,現在你還擔心嗎?
微信掃一掃
咨詢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