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卵是試管嬰兒治療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取到足量的優質卵子是下一步體外受精配成可用胚胎的前提。在促排的過程中,都會定期監測卵泡,部分做試管的女性卻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在卵泡監測的過程中超聲下顯示卵泡發育良好,但下針取卵時卻沒有獲得卵子。那么,取卵沒取到是什么原因呢?
取卵沒取到是什么原因

在試管嬰兒治療的過程中,通常這種取卵沒取到情況被稱為空卵泡綜合征(EFS),是指在自然或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排卵前卵泡發育良好,超聲下卵泡大小、數目及血清雌二醇水平均在正常范圍,但反復抽吸和沖洗仍未獲得卵子的現象。空卵泡綜合征的發生率約為0.45-7%。關于EFS病因的報道很多,但其確切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是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外源性hCG有效性降低
常規的促排卵周期一般采用注射外源性hCG,代替自然排卵的LH峰,從而啟動卵子的減數分裂,促進卵泡發育、卵母細胞成熟以及排卵。但是目前研究表明,外源性hCG的有效性降低可能會導致卵泡發育不足,不能排卵,從而出現空卵泡綜合征。
卵巢因素
卵子過早凋亡或卵泡過早閉鎖也會導致空卵泡綜合征的發生。
遺傳因素或基因突變
研究發現,可能是由于顆粒細胞凋亡基因表達增高,調控卵泡正常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的轉錄產物下降所致。
空卵泡綜合征的應對策略
目前,空卵泡綜合征的發生暫無有效的預防方法,臨床上也無有效特異性指標,現階段主要是通過排除法、回顧性診斷等方法判斷。
由于hCG活性正常時也可能發生空卵泡綜合征,所以在反復穿刺抽吸和沖洗成熟卵泡后,仍未獲得卵子或卵泡液中未見卵丘細胞時,要立即停止操作,抽血檢查,根據血值結果決定是否繼續取卵,或者更換另外批次的hCG或者另外來源的hCG,重新進行注射,36小時后再次穿刺卵泡取卵,此法可以挽救部分卵泡,增加患者獲卵機會,但是不能完全避免空卵泡綜合征的發生。
針對發生過空卵泡綜合征的患者,再次促排卵治療時,可以通過改變用藥方案,或者使用GnRH激動劑代替hCG,以降低空卵泡綜合征的發生幾率。對于不明原因不孕的患者,可能存在遺傳或基因突變,贈卵可能為其提供生育機會。
上一篇:試管嬰兒取卵后尿頻正常嗎
微信掃一掃
咨詢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