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檢查是確保孕婦和胎兒健康的重要手段,通過定期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問題。然而,孕期檢查項目繁多,哪些是必查項目,哪些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性檢查?

1. 首次產前檢查(6-13周+6天)
檢查項目:
血常規:檢測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等,評估是否貧血或有感染。
尿常規:檢測尿液中的蛋白、糖、紅細胞、白細胞等,評估腎功能和是否有尿路感染。
血型(ABO和Rh血型):了解孕婦的血型,以備生產時輸血。
肝功能:檢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等,評估肝臟健康。
腎功能:檢測尿素氮、肌酐等,評估腎臟健康。
空腹血糖:篩查孕婦是否有糖尿病。
乙型肝炎病毒(HBsAg):篩查是否攜帶乙型肝炎病毒。
梅毒螺旋體(TPHA和RPR):篩查是否感染梅毒。
HIV篩查:篩查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超聲檢查:確定宮內妊娠,排除宮外孕,測量胎兒頸部透明層(NT)的厚度。
2. 中孕期檢查(14-19周+6天)
檢查項目:
唐氏篩查:通過血液檢測評估胎兒患唐氏綜合征的風險。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
羊水穿刺:在醫生評估后進行,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
超聲檢查:測量胎兒頸部皮膚皺褶厚度(NF)。
3. 系統超聲檢查(20-24周)
檢查項目:
胎兒系統超聲檢查:全面檢查胎兒的結構發育情況,排除胎兒畸形。
胎兒心臟超聲檢查:檢查胎兒心臟發育情況。
4. 妊娠糖尿病篩查(24-28周)
檢查項目:
糖耐量試驗(OGTT):檢測孕婦血糖水平,篩查妊娠糖尿病。
血常規:繼續監測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等。
尿常規:繼續監測尿液中的蛋白、糖、紅細胞、白細胞等。
5. 晚孕期檢查(29-41周)
檢查項目:
B超檢查:評估胎兒生長發育情況、羊水量、胎位、胎盤位置及臍血流。
胎心監護(NST):監測胎兒心跳和宮縮情況,評估胎兒宮內狀況。
血常規和尿常規:繼續監測孕婦的健康狀況。
B族鏈球菌(GBS)篩查:妊娠35-37周進行,篩查是否感染B族鏈球菌。
1. 丙型肝炎病毒(HCV)篩查
適用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如有丙型肝炎感染史或接觸史。
2. 地中海貧血篩查
適用于有地中海貧血家族史的孕婦。
3. 甲狀腺功能檢測
適用于有甲狀腺疾病史或癥狀的孕婦。
4. 宮頸細胞學檢查
適用于孕前12個月未進行宮頸細胞學檢查的孕婦。
5. 宮頸分泌物檢測淋球菌和沙眼衣原體
適用于有高危因素或癥狀的孕婦。
6. 細菌性陰道病(BV)檢測
適用于有早產史的孕婦。
7. 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的早孕期母體血清學篩查
適用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婦。
8. 心電圖檢查
適用于有心臟疾病史或癥狀的孕婦。
孕期檢查是確保孕婦和胎兒健康的重要手段。必查項目包括血常規、尿常規、血型、肝腎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HIV篩查、超聲檢查、唐氏篩查、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糖耐量試驗、系統超聲檢查和胎心監護等。可選項目包括丙型肝炎病毒篩查、地中海貧血篩查、甲狀腺功能檢測、宮頸細胞學檢查、宮頸分泌物檢測、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篩查和心電圖檢查等。準媽媽們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檢查項目,確保順利度過孕期,迎接健康寶寶的到來。
微信掃一掃
咨詢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