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試管嬰兒的技術成熟,是以科學為基礎的,排卵試紙不能正確測到排卵,決定做個卵泡監測。那么,什么時候去做卵泡監測(月經后多少天)合適?一般一個周期需要監測多少次?哪種排卵監測方法最常用?下面小編帶著這些疑問幫大家一一解答。

排卵監測是評估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方法。排卵監測有多種方式,包括:基礎體溫的測定、宮頸粘液的評估、B超監測、激素的測定。這些方式各有各的臨床意義。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配合基礎體溫測定的陰道B超監測,它通過跟蹤監測優勢卵泡,最能客觀反映卵泡生長發育狀況,觀察是否有排卵,并同步反映子宮內膜的發育狀況。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月經周期不規則的患者,應該根據月經周期的長短,適當調整初次監測的時間,月經周期較長者適當推后,月經周期較短者適當提前。
根據以往卵泡發育的速度,相應地調整本次監測的間隔時間;對于以往優勢卵泡提早排卵的患者,當卵泡發育至14mm以上,就會增加監測頻次。當優勢排卵發育成熟至直徑18~23mm,自然周期可以自測基礎體溫,升高>0.2℃(大約36.7°以上)后復查B超,觀察是否已經發生排卵。
如果到周期第20~25天左右,已經監測了2~3次B超,仍然沒有觀察到優勢卵泡,可以根據情況停止監測,視為無排卵周期。到門診請醫生處理,制定下一步的治療計劃。
促排卵周期的患者,為確保排卵、更好地把握受孕時間、同時增強黃體功能,常規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誘發排卵,指導患者夫婦受孕。HCG注射后48小時復查B超,如成熟卵泡已消失或塌陷,則可適當給予孕酮進行黃體支持10~14天。
繼后查驗血或尿HCG,判斷有無懷孕。如HCG陽性,則繼續黃體支持,至HCG陽性后15天左右,行陰道B超檢查。如本月未受孕,則可停藥等待月經來潮,本周期的監測和治療就結束了,需要從下次月經周期的第1~4天,開始新的周期的促排卵治療。
微信掃一掃
咨詢客服
微信客服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